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,我们不仅要向98年来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人民解放军致敬,也要向那些在不同领域弘扬军人精神的退役军人致敬。在中医药界,就有这么一位退役军人,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精神,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,成为新时代“军创精神”的杰出代表。他,就是河南新蔡毛氏济世堂中医院第四代传承人——毛顺卿。

(图1:毛顺卿正致力于研发新品。)
毛氏济世堂的历史源远流长,始于清朝末年的河南新蔡县练村镇,历经五代传承,其中医医术已遍布国内十九个省市,荣获“河南中医特色诊疗老字号”称号。在中医诊疗内、外治方面,对治疗脱骨疽症、周围血管病、疮疡类疾病和颈肩腰腿疼等方面疗效显著。其中,脱骨疽疗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传承百年,彰显了中医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。

(图2:毛顺卿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诊疗法“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疗法”代表性传承人证书,他的儿子毛嘉诚获省级非遗传承人证书。)
1939年出生于河南新蔡的毛顺卿,自幼耳濡目染中医医术。他在福建空八军服役期间,曾有次全团参加军事拉练突发集体食物中毒,腹泻严重。他迅速上山采药,熬制中药汤剂,及时救治全团官兵,确保了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。因表现突出,他被保送至厦门医学院深造。80年代初,毛顺卿来到上海中医学院(现上海中医药大学)、上海龙华医院等参加中医师进修培训,成为全国首批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与临床技术的学员。退役回乡后,他重建毛氏济世堂,将祖传医术发扬光大。从军营到医堂,军人的使命感始终激励着他在中医药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。

(图3为:毛顺卿在上海中医学院进修深造学习时全班同学的合影,第四排从右至左第五人为毛医师)
如今,86岁高龄的毛顺卿依然在传承中医医学。他与儿子毛嘉诚(省级非遗传承人)正携手推进三大战略:筹建中医传承学校、开展“非遗进社区”健康工程、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,并设立毛氏基金会,永续济世精神。
毛顺卿5岁起随长辈学习中医,他结合现代医学知识,对祖传秘方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科学验证,创新研制出独具特色的系列中药贴敷药。他用优质天然原料,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常温闪式破壁技术,中药粉载入量高达60%,使药深入渗透皮肤,直达病灶,具有祛风除湿、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络等功效。无论是风寒湿痹、颈椎腰椎损伤,还是滑膜炎、关节疼痛,均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、减轻疼痛、提升生活质量。他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,还创新中医治疗顽痹症等手法并获九项国家发明专利,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在公益事业中的独特价值,更是对传统医学创新的最好诠释。
毛顺卿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药物研发上,更体现在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上。他将中药内服与外敷散剂、重洗法、针灸疗法、穴位注射等多种医术与西医相结合,形成独特的疗法 在减轻患者痛苦、缩短治疗周期方面成效显著。
他从医70年来,已为20多个省市的数十万名患者提供中医服务,荣获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,并入选河南省优秀人才库。
毛顺卿还积极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,带动了地方中药材种植、养殖、加工、炮制等产业,开发了不少处方药品,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
(图 4:毛氏济世堂的药膏产品系列。)
毛顺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中医传承人,更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退役军人。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,为贫困地区、老年群体、亚健康人群提供免费产品体验、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。今年6月14日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,他组织专题义诊,服务百余名群众,发放2000余份非遗专利膏贴,广受好评。
近年来,国家多次出台政策,强调中医药在“健康中国”建设中的重要作用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2月3日致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的贺信中指出:“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,需要保护、传承精华,同时也要与时俱进、守正创新。”毛顺卿正是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。他以一颗炽热之心,守护中医精髓,推动创新发展,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缩影。正如他所说:“中医药的传承之路,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,而我,只是其中的一名奔跑者。”

(图 5:毛顺卿正言传身教,手把手教学第五代传承人毛嘉诚、毛凌云、刘杰、卢海珠等弟子。)
匠心守护非遗,创新诠释中医。毛顺卿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传承的希望,看到了新时代像毛顺卿这样的退役军人,如何以平凡之躯,成就非凡事业。因此,我们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,只要心怀使命,肩扛责任,都能在时代的画卷上,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(作者:郭卫华 宋文祥 供图:毛嘉诚)